这座《动物森友会》般的岛屿,吹着海风,带着樱花的气息。若要把它化作一座可居住的小城,规划的笔触必须温柔而清晰。居住的窗、商铺的灯、公共活动的场域彼此回应,像季节轮回中的光影,缓缓铺展,不喧嚣也不凝滞。
分区成为起点。住宅区沿海岸与林荫小径排布,留出可走可停的庭院。商业区靠近渡轮码头,便于早晚往来,市集以手工作品和本地食材为主。教育与文化区设在心脏位置,图书馆、剧场、工作坊彼此毗邻,便于日常交流。
绿地与水景要有节奏。森林带、湿地、花园广场交错,形成多层次的透气网。溪流与小型水渠穿城而过,水车与雨水花园带来清凉与美感。树木的年龄层次保持均衡,樱桃、枫树与常绿相互点缀,四季景致互相呼应。
交通以步行与自行车为主,滑板与小型船只承担短距联络。岛上设有环形步道,主要节点用桥梁与亭廊引导方向。入口处设立信息站,居民可在此领取任务与活动卡片,彼此了解需求与愿望。
居住的生态设计强调可移植性与灵活性。住宅随季节与人数变化调整布局,阳台花园与屋顶花园成为自然扩容的手段。材料选用本地木材与可再生资源,墙体以浅色涂料保持清新,内部光线以自然光为主。

文化与记忆并存。岛上定期举行市集、手艺展、海洋故事夜,孩子们在公园听传说,老人家在广场讲解历史。博物馆不仅收藏,还是互动实验室,访客可参与修复旧物、记录故事。
治理以参与为核心,居民议事院落设在最合适的位置。志愿群体帮助维护花境、清洁水道、组织活动。每月的公示墙记录进展与需求,新的点子可以落地成小型项目。
灯火在海面上翻涌时,岛屿呈现一种温柔的城市气息。城市化不是喧嚣的堆叠,而是让每一个角落都能呼吸、讲述、相遇。岛上的名字随风流传,像一首持续走动的轻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