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文以《绝区零》世界中的黑雁工地旧址为线索,整理出小卡格车的分布与历史痕迹。夜色下,钢梁投下长影,尘土翻飞,仿佛在诉说一段被遗忘的施工故事。
地面碎石与干泥覆盖,铁丝在风中发出细响,小卡格车多聚在边缘空地。车身斑驳,门扇错位,轮胎陷在泥坑里,车厢内偶有残留的工具,像时间留下的印记。
第一处位置位于东口外的残墙旁,牌匾半埋,车头对着阴影,车门微扣。锈色鳞片一块块落下,久经风霜的表面如同翻阅旧日档案。触碰之际,仿佛听到工地的轻微呼吸。
第二处位置靠近北堤的堆放线,一排车身紧贴排成线,仿佛被时间拉直。驾驶席盖板被撬,里面遗留一张发黄纸,纸尾写着半完成的日程。纸屑随风旋转,喧闹的声浪却在空气中凝固。
第三处位置藏在作业路的坑洼中,泥水尚未干透,车轮嵌入泥里,缝隙里生出小草。铆钉露出,像一颗颗记忆的珠子。站在此处,耳边只剩风声与远处机械的低鸣,脚步沿路回响。
第四处位置在旧水井旁,井口封死,周围堆着混凝土碎块。卡格车静默靠在井沿,车厢里散落的螺丝与小工具仿佛在等待被拾起。望向井口,黑影如同一个无言的口罩,遮住对话的结尾。

第五处位置在西南角的铁门洞口,门扇半掩,锈线沿框体流淌。轮缘被岩屑磨亮,车背挂着旧油布,像披着夜色的披风。靠近时,混凝土的潮气与金属的冷味一起扑来,空气里似乎有远处的呼吸。
这几处合成一张未完成的地图,指向劳动与时间的对话。黑雁工地旧址的卡格车非废物,而是记录者,铭刻险峻的工程、被迫中止的计划,以及人们对难题的耐心与勇气。愿读者沿线索触摸场景温度,感受那段被风吹散又逐渐聚拢的历史。